大模型时代,我们如何重构产品
近期厂内关于AI云原生思维的讨论非常热烈,尤其是AI大模型时代,产品如何重做重构的话题异常火热。关于这个话题,我倒是联想到一句经典的谚语:“It is like teenage sex: Everyone talks about it, nobody really knows how to do it, everyone thinks everyone else is doing it, so everyone claims”. 但说说容易,我们应该如何思考这个话题呢?在我看来,需要引入一些模型化思维来拆解这个问题,这样很多现象就能得到很好的解释,关于如何重构产品也就能逐步看到清晰的路线了。 首先,我们可以观察到,一切复杂系统,包括人体,组织,社会,甚至互联网,都是由三个子系统组成: 信息系统:数据,文章,网页,图片,视频等等一切我们能看,能读,能听,能感受到的东西,这个大千世界充满了信息,信息可以是数字化的,例如互联网上的数据,也可以是模拟的,例如线下的交流对话等 模型系统:通过各种推理,拆解,演绎,总结等手段,将信息转化为知识沉淀下来,例如人的大脑内部就存在一个抽象的世界模型,这个模型赋予了我们认知的能力,让我们可以产生意识,理解这个世界 行动系统:当模型处理完信息之后,它需要执行一定的操作和这个环境互动,这就是行动系统的作用。例如我开车过程中看到了一只小狗,我的大脑获取这个信息后,交给认知模型进行分析和处理,认知模型决策需要避开,我的行动系统的手和脚操作方向盘和刹车,完美避开相撞的风险。 当把互联网这样的复杂系统拆解为这三个子系统之后,最近三十年互联网发生的事情,就能用这三个系统的变化得到如下分类: 信息时代:从1995年开始,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。这个时代的互联网产品,本质上都是在做信息的搬运工。这其中还细分多个阶段,例如90年代开始由论坛,新闻门户网站组成的Web1.0阶段,初步形成信息的数字化。典型的代表有雅虎,新浪,搜狐和网易这些老牌门户网站。从2000开始,随着Web2.0的兴起,我们有了更高效的搜索引擎,社交网络,电子商务平台,实现了信息更高效的运转,真正将获取信息的边际成本降为了0。这个阶段出现了很多伟大的公司,典型的代表有Google,Amazon,百度,腾讯,阿里等。正是有了这些平台,我们才真正实现了获取信息效率的极大提升。到了2010年以后逐步兴起的移动互联网,又诞生了一批新的平台公司,实现了移动设备上的信息生产和消费,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信息,使用信息 模型时代:其实从2010年前后,互联网平台产品就已经开始具备了模型能力,但这种模型还是“小”模型,并不具备转化为知识的能力。例如在搜索引擎中,我们有LTR模型来优化排序,在推荐引擎中也有稀疏大模型来优化推荐的列表。但这些模型都专属于某一个垂直领域,无法通用化使用。一个搜索引擎的模型是无法用在推荐系统中的,模型应用的边际成本依然很高。直到2022年开始,以OpenAI的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真正登台之后,我们才真正步入了模型极大发展的阶段。代表特色就是这种模型具备通用的认知能力,将使用和获取知识的边际成本真正降为0。举个例子来说,在模型时代之前,我们想了解一种疾病如何治疗,需要去阅读,去理解各种专业知识,甚至花费数年专业的学习才能真正解决临床上的病症。但如果有一个经过医学专业知识训练好的大模型,通过大模型就直接获得了治疗方法,这就是将获取知识的成本降为了0。当前我们正处于这个模型时代刚开始的时期 下一个时代——行动时代:行动时代其实已经初露雏形了。典型的代表就是自动驾驶。自动驾驶是将我们驾驶行动的边际成本降为0,我们不需要付出太多获取信息-认知处理-操作汽车这一系列的成本,自动驾驶就自动替我们解决了。这个时代同样也处于早期阶段,但并不遥远 因此,在当前的模型时代,我们需要思考的是,如何用大模型来改造以及创造各种产品,将各行各业需要人来认知的过程的边际成本降为0,将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。 以New Bing为例,为什么搜索是第一个大模型为先的应用及平台,从上面的分析可以获取答案。在信息时代,搜索产品本质上是人通过搜索query来找信息,找知识,完成任务,如下结构所示: 人 → 信息 但人在用搜索引擎找信息的过程中,还需要去理解网页信息,阅读内容,并将这些网页内容通过人自身的认知模型转换为知识,转换为下一步的行动。而且每一次搜索,都要重复这一过程,付出类似的成本,这就是人找信息过程中,需要付出的边际成本。 人 → 理解认知 → 信息 但大模型的出现,将中间需要人的认知模型来理解的步骤交给大模型来完成,整个流程变成了: 人 → 大模型 → 信息 这就意味着,大模型可以部分代替人的认知能力,把繁琐的总结,汇总,提取信息的边际成本都降为0,直接可以获得人想获得的答案。这就是经过大模型改造后的搜索引擎,其效率将比传统的搜索引擎更为高效,成本更低。 更进一步,人在找到信息之后,还会有下一步的行动。传统上这些行动还需要人去做判断,思考,决策才能执行这些行动。这个阶段的边际成本也可以交给大模型来降低,如下所示: 人 → 大模型 → 信息 → 大模型 → 人 → 行动 其实上面本质上就是一种所谓的端到端闭环。举一个例子,我希望买一个空调,在搜索引擎搜索后,大模型帮我筛选了若干最新款空调的信息,并总结展示给我供我选择,但我决定选某一款空调后,大模型帮我进一步规划去哪里买,什么价格最便宜,售后服务更完善,最终高效地完成了一次人找信息,再从信息到行动的闭环。 以上,就是New Bing在这次大模型时代对传统搜索引擎做出的重构:通过在人找信息这个环境中加入大模型,将人的理解和汇总的边际成本降为0,甚至实现信息到行动的0边际成本的延伸,真正实现一个高效率的搜索引擎。 如果这样推演,我们可以扩展到更多互联网产品和平台上么?完全是可能的。我们就以另一个Web2.0时代产物,推荐系统为例,尝试推演推荐系统如何应用大模型。...